讲座时间:2025年11月25日(周二) 15:00-16:00
地点: 综合楼644会议室
报告题目:平台企业的大数据杀熟及演化路径分析—基于消费主体网络结构异质性视角
报告人简介:
李燕,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Physica A,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以及南方经济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与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青年项目等研究课题;出版学术专著一部;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青年奖(基础理论类)。
报告摘要:
本文基于BBPD与两阶段Hotelling 博弈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社交网络结构将异质性的消费者网络外部性引入模型,假定消费者的邻居购买决策通过其社交影响力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效用产生差异化影响。该模型既考察异质性的网络外部性对平台企业动态定价的作用,又深入分析消费者不同网络属性、网络结构(如星形网络、最近邻耦合网络)对平台企业价格歧视决策的作用机制。本文在理论模型部分,首先探讨一般化网络结构的 BBPD 模型,进而,分别研究对称性网络中的星形网络和最近邻耦合网络的具体模型,并对各模型均衡结果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涵盖网络结构及属性对平台企业动态定价的影响。在BBPD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演化分析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理论结论,并将网络结构拓展至更符合现实的无标度网络与小世界网络。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显示,(1)网络外部性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不仅受到自身产品偏好和价格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其社交网络中他人选择的正向外溢效应影响。(2)在星型网络中边缘消费者的市场份额更易受网络效应波动的影响,而中心消费者的位置提供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可能源于中心节点在星型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强度标准化。(3)在环形网络中,当消费者具有较多的潜在邻居数量,增强了消费者的网络效应议价权,厂商为争夺市场份额,被迫降价;反之,当消费者具有较少的潜在邻居数量时,削弱了消费者的网络效应议价权,厂商为获取高额利润,提高价格。(4)由于连接规则与结构动态性的影响,最近邻网络受到网络结构度的影响大于星形网络。通过这一视角的探究,不仅可以拓展现有研究大数据杀熟的理论框架,还能为平台经济的价格决策与治理扩展新的学术理解与政策建议。
